一国内核心赛事
1. 上海巴西柔术冠军赛(2020年10月24日)
主办方:上海市静安区体育局体育总会。规模:415名选手参赛,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措施。亮点:多国少儿选手参与,如10岁上海选手赫嘉诚获38KG少儿组铜牌(指导教练为熊宇星——中国首位女子巴西柔术黑带)。开通网络直播,推动巴西柔术“人体象棋”的智力竞技理念普及。2. AJP China职业柔术锦标赛(4星,2020年11月21日)
维多利亚vic67主办方:阿布扎比职业柔术联盟(AJP),亚洲首站落户中国。规模:400名选手,143场比赛。亮点:阿联酋驻上海总领事出席,强调中阿体育文化交流。上海选手赫天诚获34公斤级白带组金牌,标志中国新生代崛起。3. 上海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巴西柔术精英赛(2020年10月3日)
承办方:公益艺新体育与上海巴柔运动中心。组别设置:青少年套路赛(男女组/混合组)。成人竞技赛(按腰带等级体重分级),无差赛冠军奖金高达1500元。代表性选手:张国楠(男子白带75KG级冠军&无差冠军)黄丽群(女子蓝带60KG级冠军)。二规则修订与培训体系
1. 国际规则更新
国际柔术联合会(JJIF)2020年完成规则手册修订,明确寝技(Ne-Waza)得分标准犯规分级及年龄/重量级划分,中文版由中国柔术发展委员会审校。2. 全国教练员与裁判员培训(2020年2月)
主办方: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中心。地点:武汉体育学院。内容:柔术历史竞赛规则运动损伤康复等,由国际裁判亚历山大·那西曼托及国家队教练毕思安授课。认证:考核合格者颁发一级裁判(预备级)证书。三国际背景与青少年发展
1. 奥运会延期影响
原定2020年东京奥运会柔道比赛因疫情延期至2021年,设15个项目(新增混合团体),中国未参与柔术项目。2. 青少年培养趋势
上海赛事凸显“柔二代”崛起,少儿组选手技术成熟度提升,如赫嘉诚等通过短期集训获奖。青少年套路赛纳入市级赛事,推动早期技术规范化训练。️ 四训练科学新实践
壶铃强化训练法美国力量教练Mike Torres提出“极简壶铃计划”(高翻挺举+土耳其起立),每周3小时训练可提升柔术选手的爆发力握力及呼吸耐力,适配高强度缠斗需求。
关键总结
2020年中国柔术生态呈现三大特征:国际化赛事落地(如AJP中国首站)青少年梯队建设加速(少儿赛事专业化)、训练科学化(结合力量与呼吸技术)。尽管疫情导致奥运延期,但国内基层赛事与培训体系逆势发展,为项目长期普及奠定基础。